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节能绿建信息(第8期,总第68期)

来源:市节能绿建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3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节能绿建信息

8

(总第68期)

 

要目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政务信息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举措“碳”寻建筑绿色节能发展之路

信息

●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四川省好住房设计导则》宣贯会

信息

重庆累计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1450余万平方米

工作案例

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耗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方面

1.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开展提前服务,7月完成攀枝花市东区江南基督教堂迁建工程、大沙坝油库迁建等2个项目节能绿建技术交底,要求项目责任单位严格执行《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四川省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技术细则》等文件。

2.推进绿色建材推广使用工作,一是协助2家新取得绿色建材认证证书的企业完成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促进)平台”信息录入;二是积极推进绿色建材认证,7月新增5家企业取得绿色建材认证证书,目前我市已有20家建材企业获得25张绿色建材认证证书,4家建材企业正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工作。

3.79日,参加大宗固废综合利用课题调研座谈会,会议围绕攀枝花市大宗固废种类、生产基地、推广应用、监测统计等进行了讨论。

4.715日,参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2025年度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揭榜挂帅”科技项目需求评审会,攀枝花上报的“基于自发自用的光储直柔控制系统及关键设备研发与应用”项目通过评审。

5.召开业务工作会专题讨论外墙外保温系统的监管模式,明确必须严格执行相关技术规范和消防规定,在建设项目设计方案阶段提出墙体节能措施采用自保温系统或内保温系统等相关要求,并在建设阶段严格执行。

6.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我中心到弯腰树、五十一片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进行现场指导,提出工作建议。

7.7完成“望江片区城市更新综合楼”、“城市艺术中心”等18个项目建筑节能检查19次;办理攀枝花市攀西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1个项目(节能绿建部分)施工图审查备案、并完成节能登记;完成“玉浆春西区仓储”等2个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截至目前,2025开展建筑节能检查85次,办理建筑节能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15个,建筑面积45.51万平方米,竣工端绿色建筑占比达100%

 

(二)散装水泥方面

1.协同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就反映市源鑫峰混凝土公司预拌产品质量不合格、成坤建材公司违规销售预拌混凝土信访投诉事宜,到施工现场、销售单位进行核查,约谈成坤建材公司负责人,核实投诉事宜,违规销售的线索将移交相关执法部门处理。

2.认真开展《攀枝花市散装水泥发展与应用专项规划(20262030)》编制工作,已完成编制机构的招标工作,编制单位拟于近期开展前期调研工作。

3.对盐边县渔门镇、红格镇拟新建混凝土搅拌站事宜,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明确新建混凝土搅拌站应符合我市国土空间规划、散装水泥发展专项规划和环境保护等要求,并按《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DBJ51/T104)进行建设,建站流程应严格执行《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预拌混凝土行业管理的通知》。

4.就攀枝花市拥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在仁和迆资工业园区新建商砼站事宜,沟通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指出前期建站、后续资质审批中的相关规定,要求属地部门及时指导企业完善建站流程。

5.716日,参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召开的涉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整治、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安全整治的安全视频会议,会后我中心组织学习了会议精神,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6.开展2025年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的质量抽检和预拌企业试验室配合比检测,截至目前已抽检7家企业5项类别产品质量,抽检次数达6次;已完成9家企业的试验室配合比检测及8家企业掺合料抽检。

7.收集、上报2025年散装水泥统计报表,截至20257月,全市共推广使用散装水泥56万吨(水泥散装率57%),预拌混凝土140万方,砂浆5.9万吨。

8.开展“禁现”巡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巡查在建项目33个、巡查次数85次、巡查172人次。

 

 

 

 

 

 

●政务信息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举措“碳”寻建筑绿色节能发展之路

 

一是强化建筑节能监管。建立建筑节能全过程闭合监管“四项制度”,严格落实建筑节能专篇编制和专项审查要求,以抓设计深度、按图施工、材料复检,做好节能材料安全施工等专项排查督查工作,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设计率、检查验收率、节能标准执行率均达100%。今年来,开展建筑节能现场检查71次,办理设计方案审查25个、建筑节能竣工手续13个。二是提升绿色建筑规模。制定《攀枝花市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攀西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标准,推进新建建筑太阳能光热光伏一体化建设,鼓励安装分布式光伏、高效节能低碳设备等方式,提高建筑安全性和节能效率。今年,新增绿色建筑30.29万平方米,全市城镇竣工民用建筑中绿色建筑占比达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达77.75%。三是加速绿色建材产业成型。构建"固废—建材—建筑"循环经济模式,引导建材生产企业将高钛重矿渣、煤矸石等工业固废规模化用于生产预拌混凝土、脱硫石膏抹灰砂浆等绿色建材。今年来,回收利用高钛重矿渣、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350万吨,推广使用绿色建材预拌混凝土120万立方米、新型墙材1.5亿块标准砖,实现二氧化碳减排5.2万吨。

 

信息

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四川省好住房设计导则》宣贯会

 

2025724日,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四川省好住房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宣贯会,邀请编制组专家对条文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厅总工程师熊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的重要部署,立足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使命,以学习、理解、执行好《导则》为抓手,为推动川居好房建设、推进全省勘察设计行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力量。

会议强调,要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导则》对房地产业的牵引作用、对行业发展的整合作用、对四川特色的彰显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要把握关键重点,全面落实基础性、保障性要求,品质性、舒适性要求以及个性化、多样化要求,在守牢安全底线的同时着力提升居住品质。

会议要求,要强化责任落实,凝聚推动《导则》落地见效的工作合力。 住房城乡建设厅将长效化、常态化开展《导则》宣贯工作,后续还将遴选一批“好房子”样板项目,带动和引导更多有实力、有条件的建设单位,打造更多川居好房。各市(州)住建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组织相关单位开展培训,确保《导则》要求贯彻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设计单位、施工图审查机构等行业主体要主动学习、自觉落实《导则》要求,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推动我省住房品质全面提升。

会上,编制组专家围绕编制思路与总体规划、外部环境和住区设计、建筑空间、安全耐久四大核心内容,对重点条文进行了全面、详细地解读。

(来源: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外信息

重庆累计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1450余万平方米

 

近日,记者从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重庆持续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推动既有公共建筑节能及绿色化改造1450余万平方米。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既能节约大量能源,带来成规模的节能收益,同时可以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楼位于沙坪坝区汉渝路181号,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外科楼各空调房间采用中央空调系统,以满足夏季制冷和冬季供暖的需求,主要能源资源形式为电力、天然气、水和燃油。据悉,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去年,外科楼启动了绿色化改造,改造内容包括:建设能耗监测系统、空调优化改造、烟气余热回收、水泵变频等。预计项目综合节能率为50%,综合减碳率为30%。此次改造中,外科楼重点针对空调系统实施优化,采用增设一台变频冷水机组及其附属水泵代替原直燃机制冷的方式,不仅提高了主机的能效,还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同时,此次改造还对新增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以及手术室空调系统中的冷冻水泵和冷却水泵实施了变频控制,节约水泵能耗。改造完成后,该项改造综合节能率为27.46%,综合减碳率为15.5%

此外,为解决手术室因直燃机设备衰减导致制冷量不够、湿度超标的问题,结合绿色化改造思路,医院采用了两台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替换原手术室直燃机制冷和低能效空气源热泵机组制生活热水,不仅保证手术室的温湿度要求,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者极端天气导致手术室温湿度超标,同时提高了外科楼制取生活热水的能效,节约能耗。改造完成后,该项改造的综合节能率为20.23%,综合减碳率11.35%。目前,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外科楼绿色化改造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预计本月月底全面完工。

推进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是重庆建筑领域碳达峰实施的重要内容。重庆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推动、财政激励的工作思路,以能耗水平高、改造效益明显且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的医院、商场、酒店和机关办公建筑为重点,推动既有公共建筑由单一节能改造向绿色化综合改造升级,以节能效益分享型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动既有公共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在管理机制方面,重庆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重庆市绿色低碳建筑示范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和《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效果核定办法》,推动重庆市既有公共建筑由单一节能改造向绿色化综合改造升级,建立了以减碳为核心目标的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工作机制。

在技术标准方面,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明确了适合重庆的既有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技术路线,推动示范项目在对空调、照明、插座、电梯、特殊用能设备和能耗分项计量监测等进行全面改造的基础上,积极采取节水器具、节能门窗、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绿色化改造技术,为城市建设的可持续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建设报

工作案例

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耗

 

夏季是建筑用能高峰期,空调制冷等需求大幅增加能耗。为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多地从规划设计到材料应用,再到运维管理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为建筑主动节能降碳提供有力支持。

优化节能降碳设计

四川省广安市首个“近零碳建筑”——爱众·低碳生活荟项目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显著降低建筑能耗需求,实现建筑碳排放量处于较低水平。该项目地下室采用下沉式庭院,地上部分为中庭,中庭面积占每层建筑面积的30%,最大限度形成自然通风。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空气交换,减少空调能源消耗。

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岛智立方零碳园区,园区中的建筑引入被动式设计理念,通过设置中庭、底层架空等方法,充分利用自然采光与通风,通过设置垂直遮阳,降低夏季太阳能得热系数。

合理的建筑规划布局能够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减少能源消耗。为推动建筑设计环节的节能降碳,湖南省近日提出,优化新建建筑节能降碳设计,优先考虑自然采光、通风、遮阳、隔热设计。重庆市强调推广绿色低碳适宜技术,优化完善绿色低碳建筑技术路线,以隔热、遮阳、通风等为重点开展绿色低碳建筑适宜技术征集,发布绿色低碳建筑适宜技术目录,支撑绿色低碳建筑建设。

创新绿色节能建材

来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高新区的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总部大楼,这里到处充满了“绿色魔法”。据了解,大楼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和双银低辐射镀膜玻璃,保证充足的自然采光,减少白天照明能耗,同时有效隔热,降低空调使用频率,全年能耗大幅减少。

在山东济南,中建八局建筑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研发展示中心项目近日投入使用,在墙体方面,该项目运用高效的外保温围护结构,在外围护薄弱环节进行断热桥设计,彻底切断热量传递的“隐形通道”。在门窗方面,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铝合金被动窗,通过整体结构设计技术、精细拼接技术、整体式安装及密封技术,有效减少室内外热量传递,有效降低能源消耗。

保温、门窗等建筑材料通过技术创新,具备了优异的节能性能。为促进绿色低碳建材的应用,山东省大力推行绿色建材认证,重点推广高效保温材料、节能中空门窗、结构保温一体化墙板等技术产品。山西省运城市要求规范选用高效节能门窗,强化外围护结构保温材料、门窗等建筑节能产品质量管控,加强外墙自保温、内保温及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材料应用,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和防火性能,实现能效提升与性能质量并重。

推动建筑用能转型

 

在福州高新区南屿镇的流洲安置房B区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忙着进行光伏组件上墙工作。据介绍,该项目商业楼采用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在屋面设置了光伏发电组件,建筑外墙通过光伏组件与中空玻璃结合,将光伏发电技术融入建筑中,既不影响原有结构,又兼顾了良好的发电性能、保温性能、遮阳避光性能以及装饰性能,让建筑节能降耗与光伏发电达到有效互补的理想状态。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养老服务中心二期项目中5幢服务楼和1幢办公楼被打造为超低能耗建筑。该项目将光伏瓦与原建筑坡屋面有机集合,真正做到了建筑光伏一体化,实现建筑本体节能率超20%

在建筑用能中,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是实现节能降碳的重要途径。为推动建筑用能转型,四川省德阳市要求大力发展光伏屋顶,实施新建厂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光伏行动。鼓励既有公共建筑、工业厂房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因地制宜鼓励农房屋顶、院落空地、农业设施等加装太阳能光伏系统,鼓励建设乡村智能微网。广元市要求逐步推进建筑太阳能光伏一体化建设,加快推进市本级国有资产公共建筑屋顶、旺苍县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在成熟的基础上带动有条件的地区推进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鼓励农房、大型公共建筑及公用设施、工业园区等既有建筑屋顶分布式光伏建设。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来到广东省广州市国际金融城,在中建四局科创大厦项目指挥中心大屏幕上,今日发电量、空调运行数量、大型设备功率等数据一览无余。这个绿色建造碳排放监测管理平台实现了光伏、储能、照明等所有间接碳排放源的数据互通。

为打造全生命周期的低碳管理,中建八局建筑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研发展示中心项目打造了零碳建筑智慧运维平台,集成了能耗监测、数据分析、调度优化等多项功能,实时监控建筑的能源使用情况,科学调度能源分配。经测算,智慧运营平台能够降低10%到15%的非必要能源消耗。

智能运维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实现能源的精准管理。湖南省要求建立健全公共建筑节能监管体系和民用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共享机制,提升建筑能源能耗及碳排放监测能力,科学制定能耗与碳排放限额基准。运城市依托城市大脑,推动建设建筑运行管理平台,采集、统计、分析建筑用水、用电、用气、用热等数据,逐步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优化用能设备控制策略,提升智慧监控和能耗预警水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持续完善,建筑领域在节能降碳方面将取得更大突破,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重要贡献。

(来源:中国建设报

 

审核: 谢春兰   责任编辑: 钟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