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节能绿建信息(第6期,总第66期)

来源:市节能绿建中心     发布时间:2025-09-3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节能绿建信息

6

(总第66期)
 

要目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政务信息

攀枝花市2025年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政策宣贯培训会顺利召开

市节能绿建中心组织召开2025年全市散装水泥工作会

加强建筑节能监管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信息

锚定新质生产力 打造“建圈强链”样板 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供需对接大会在德阳举行

信息

福建漳州加大新建商品房中绿色建材应用推广力度

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公布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方面

1.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开展提前服务,5月完成普达旅游康养民宿建设项目、曲江新鸥鹏国际教育城一期开发建设项目二批次、攀枝花杰迪矿业有限公司综合楼建设项目节能绿建技术交底,要求项目严格执行《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四川省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技术细则》等文件。

2.推进绿色建材工作,一是组织召开2025年绿色建材政策宣贯培训,邀请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专家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砌体材料、建筑门窗的绿色建材认证进行讲解;二是参加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供需对接大会,本次大会以“融合发展 创筑高地”为主题,发布了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机会清单,企业与业主举行了供需项目签约仪式;三是积极推进绿色建材认证,5月新增攀枝花市兴光永红建材厂、攀枝花市宏利达工贸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通过绿色建材认证,目前,我市已有13家建材企业获得15张绿色建材认证证书,9家建材企业正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工作。

3.开展2025年全市节能宣传准备事宜,配合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拟定节能宣传方案,完成节能宣传合同签定,筛选建筑节能宣传点位已备后续视频拍摄。

4.积极推进城市艺术中心项目和国家物流枢纽公共服务园项目等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工作。目前,城市艺术中心项目构架层建设完成,正在进行幕墙工程铝板面皮安装、装饰基层龙骨安装,水电给排水及电线铺设、消防泵房安装和喷淋支管安装、空调风机盘管设备安装,屋面防水保温施工;国家物流枢纽公共服务园项目已进场开展土石方、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及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第三方服务机构招标工作。

5.参加省住房建设厅组织召开的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整治隐患排查视频培训会议,会议学习了《四川省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排查指导手册》和建筑节能工程监督要点,对建筑保温材料的施工、检测、验收等基本环节提出了基础性要求。开展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治理摸底工作,配合局质安科,按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报送的建筑物基本信息,依据我中心的记录资料,详细核实每一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运用情况,完善我市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治理的基础资料,为下步排查隐患和开展治理行动做好准备。

6.20255完成“城市艺术中心”、“市公共实训基地”等12个项目建筑节能检查14次;办理“壹号大院”等3个项目(节能绿建部分)施工图审查备案、并完成节能登记;完成“安宁6万吨三批次项目”等3个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截至目前,2025开展建筑节能检查51次,办理建筑节能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12个,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竣工端绿色建筑占比达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96.69%

 

(二)散装水泥方面

1.组织召开2025年度全市散装水泥工作会议,会议总结2024年散装水泥工作,通报20242025年预拌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安排下半年质量检查和安全检查工作。

2.推进我市散装水泥“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正开展编制单位招投标相关工作。

3.做好预拌企业资质延期服务咨询工作,2025年我市2家资质到期的预拌企业将申请资质延续。

4.开展2025年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的质量抽检和预拌企业试验室配合比检测,截至目前已抽检5家企业5项类别产品质量,抽检次数达5次;已完成2家企业的试验室配合比检测及1家企业掺合料抽检。

5.收集、上报2025散装水泥统计报表截至20255月,全市共推广使用散装水泥42万吨(水泥散装率54%),预拌混凝土93万方,砂浆4.1万吨。

6.开展“禁现”巡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巡查在建项目28个、巡查次数51次、巡查102人次。

 

 

●政务信息

攀枝花市2025年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政策

宣贯培训会顺利召开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厅 经济和信息化厅 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生产应用的通知》《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通知》,515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了2025年攀枝花市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政策宣贯培训会,各县(区)、国家钒钛高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全市预拌行业生产企业、墙材生产企业、节能门窗加工企业、钢结构加工企业、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等相关负责人共计30余人参加。

会上,市节能绿建中心从推广绿色建材的意义、发展现状、目标任务对绿色建材、绿色建筑相关国家、省、市政策文件进行了宣贯。同时,会议邀请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技术专家对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砌体材料、建筑门窗的《绿色建材评价》《绿色建材产品分级认证实施细则》进行了详细解读,讲解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范围及流程,分享了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成功案例,并与参会企业进行了现场答疑咨询及沟通交流。

会议要求,当前正值落实“双碳”目标的关键时期,城市绿色低碳转型面临更大挑战,大力发展绿色建材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也是支撑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为进一步推动攀枝花市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各部门各企业要上下联动、形成合力,一是各企业持续提高生产管理能力,强化科研创新,推动攀枝花市高品质建材发展,参照绿色建材标准完善各类基础材料,积极开展绿色建材产品认证申报工作。二是加强绿色建材宣贯培训力度,及时了解企业开展绿色建材认证意向,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三是各县(区)、国家钒钛高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强化源头管理,督促建设项目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明确绿色建材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加大建筑工地推广使用绿色建材力度,严把绿色建材施工质量关,全力推动攀枝花市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共富试验区建设。

 

市节能绿建中心组织召开2025年全市散装水泥工作会

 

为统筹推进散装水泥行业规范化管理,59日,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中心主任张晓艳组织召开2025年全市散装水泥工作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相关科室、各县(区)住房城乡建设管理部门、市质安站、市造价站、绿色建材发展协会及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聚焦行业质量提升、安全生产、标准落实与绿色发展,系统部署年度重点任务,为全市散装水泥产业高质量发展锚定方向。

会上,全体人员集中学习了《四川省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建立完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生产经营单位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的通知》《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加强我市建设工程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通知》等近期省、市重要文件。通报了2024年全市散装水泥工作情况及2025年一季度预拌产品抽检结果,我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个别项目混凝土强度不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会议进行了专项剖析,要求全行业举一反三、以案为鉴,严守质量底线和安全生产底线。同时,要求各预拌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合作共享,严禁恶性竞争,打造互惠互利的行业生态环境。

围绕2025年重点工作,会议明确实施“四大管理举措”。一是加强质量管控:严格执行原材料进场“双检”制度,推行配合比动态验证机制,要求企业每月开展生产设备校准;二是规范见证取样:重申试件制作必须由施工单位人员在监理见证下现场完成,预拌企业仅可提供技术指导,严禁代制作、代养护、代送检等违规行为;三是升级智慧监管:积极建设预拌混凝土质量追溯平台,实现原材料溯源、生产过程监控、运输轨迹追踪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四是强化安全管理:完善企业安全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和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和汛期灾害防治,坚持安全生产隐患自查的周台账和周报制度。

本次会议,既是对过去一年成果的全面检视,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政策指引与技术支撑。与会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将严格落实会议要求,以更高标准把好质量关,为城市建设提供优质建材保障,助力“共富”目标实现。

 

加强建筑节能监管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工作,我市多措并举加强建筑节能监管,促进城乡建设绿色低碳转型。

一是严格执行节能标准,夯实技术基础。全面实施《攀西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标准》,明确建筑节能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技术要求,重点强化外墙保温、门窗节能、可再生能源应用等关键指标管控,确保新建民用建筑100%达到节能标准,从源头提升能效水平。

二是推进能效测评,树立示范标杆。率先开展建筑能效测评试点工作,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竣工项目进行供暖、制冷、照明等系统能效检测。目前,“攀枝花农商银行综合楼项目”“攀西钒钛科技产业园区项目3号楼”2个项目已通过能效测评,综合节能率均达72%,为同类项目提供数据支撑。下一步将扩大测评范围,建立能效标识制度,引导市场选择高效节能建筑。

三是强化全过程监管,闭合管理链条。建立“设计审查-施工监督-竣工验收”全流程监管机制。严控方案设计审查,确保节能措施科学合理;严格施工过程监管,重点检查保温材料、门窗节能、太阳能利用等关键环节;落实建筑节能专项验收,严格审核节能竣工资料,对不满足要求的不予通过。截止目前,2025年完成19个项目方案设计审查、15个项目施工图备案(节能绿建);开展施工过程节能检查51次;完成12个项目建筑节能竣工资料备案,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绿色建筑占比达100%

 

信息

锚定新质生产力 打造“建圈强链”样板 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供需对接大会在德阳举行

 

528日,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供需对接大会在德阳市举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副司长仝贵婵,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军,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朝阳出席大会。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相关市(州)政府负责同志,相关市(州)住建、经信部门负责同志,绿色建材领域专家,以及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在川高校、企业、金融机构相关负责同志等齐聚一堂,围绕绿色建材新趋势、新技术、新合作展开了深入交流。

据悉,本次大会以“融合发展 创筑高地”为主题,发布了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机会清单、“天府绿材商城”电商平台上线消息,以及多款绿色建材产品和多项建筑技术进展情况,宣布了四川省绿色建材学院和德阳市绿色建材产业联盟成立,进行了集中签约和供需对接等活动。本次大会激发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热情,现场达成多项合作意向,多家参会企业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深入拓展在川布局与投资合作,进一步推动四川绿色建材产业在全国绿色低碳发展中率先突围、走在前列。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大会聚焦产业协同发展,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深入培育新质生产力,擘画四川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是四川绿色建材产业迈向标准化、数字化、体系化发展的重要节点。

 

四川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水平位于全国前列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定司副司长仝贵婵在讲话中表示,绿色建材作为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的重要抓手,是撬动产业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她指出,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协同推进机制完善、产业链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希望四川继续加大绿色建材在“好房子”建设、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建筑业和建材业双向融合、协同发展。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邓立军在讲话中指出,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汇集全省资源实施建圈强链。出台10余项政策文件支持产业壮大,2024年绿色建材产业营收突破291亿元,同比增长107%。绿色建材不仅是绿色转型的重要支点,更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希望通过此次大会深化供需衔接,推动产业资源实现深度整合和高效配置,加快构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新格局。

 

德阳市初步构建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体系

德阳市副市长卿伟在致辞中表示,德阳市作为全省绿色建材产业链三大主要承载地之一,着力构建绿色建材全产业链体系,初步形成了产业基础坚实、集群优势突出、示范效应显著的区域发展格局。卿伟表示,德阳市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持续聚焦智能建造与绿色发展“双核”发力,深入实施“建圈强链”工程,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迈进,加快构建新质生产力。希望与参会嘉宾一道,围绕研发、标准、供需平台和成果转化深度合作,共绘绿色建材发展新蓝图。

 

正式发布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机会清单

会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熊风发布了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机会清单。包括城市更新项目机会清单、城市更新项目银行融资需求清单、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清单、绿色建材项目需求清单。城市更新项目机会清单共含城市更新项目966个,主要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中村更新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八类,总投资金额2100亿元。城市更新项目银行融资需求清单共包含350个项目,拟融资金额达1000亿元。绿色建材产品供给清单涵盖水泥、涂料、保温装饰材料、节能围护材料等60余类、近800个绿色建材产品。绿色建材项目需求清单共涵盖240余个企业和项目,涉及需求产品共370余个。

据了解,本次清单发布有利于绿色建材产业链上下游打破信息壁垒,助力企业更加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机遇,从而有效推动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产业链发展资金支持政策

熊风表示,目前四川省正在研究制定支持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细则,后续将统筹安排2亿资金,围绕产业链强链延链、行业头部企业(人才)培育、应用场景构建等实施奖补。比如,在产业链强链延链方面,对成功招引头部企业落地的市(州)县(市)政府给予最高500万元奖补,对重点企业新增投资给予投资额的20%、最高300万元奖补;在头部企业和人才培育方面,对新“上榜”和新获评产业链领军人才的企业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在应用场景构建方面,对于围绕关键赛道创建典型案例的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为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宣布德阳市绿色建材产业联盟成立

会上,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信义玻璃、联塑科技等9家企业作为发起人组建了德阳市绿色建材产业联盟,二十余家大型企业加入产业联盟,盟主单位为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后续产业联盟将致力于整合德阳绿色建材产业链行业资源,助力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德阳市委副书记、市长黄朝阳在会上宣布了德阳市绿色建材产业联盟正式成立。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兵宣读德阳市绿色建材产业联盟倡议书。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李纯宣读促进绿色建材科创与应用倡议书。

 

大会签约仪式

绿色建材产业链供需签约、银企签约、项目签约仪式在本次大会现场进行。在多方见证下,建材企业与建设单位之间签约供需项目272个,签约总金额达到144.58亿元。金融机构与344家建材企业、407家建筑施工企业进行银企签约,总授信270亿元。每一次签约,都意味着新的合作开始,蕴含着无限的发展机遇。多方的有效对接,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天府绿材商城”电商平台发布上线

作为大会一大亮点,“天府绿材商城”电商平台由四川华西集团旗下华西数产正式发布上线。该平台以B2B方式精准链接绿色建材生产商、建筑工程方、终端消费者,实现采购到交付的“一站式闭环交易”,助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

四川华西集团首席数字官丁云波介绍,该平台集成区块链、AI大模型等九大技术,设立了绿材集采、绿材原材、绿材融服等五大功能模块,构建起“原料可溯源、过程可追踪、结果可验证”的绿色建材全过程监管机制,致力于打通绿色建材从供给到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省绿色建材学院宣布成立

本次大会宣布成立了四川省绿色建材学院,由四川省教育厅、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同志共同揭牌,并授牌给西南科技大学负责同志。该学院将依托产业链优质资源,在绿色建材领域就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四川省建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随后,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代波在大会上做了关于“创新驱动人才赋能深度融合——全面服务四川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报告,讲解前沿的学术观点和行业动态。

 

发布多款绿色建材产品、多项建筑技术进展

当日下午,成都中建材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四川长虹电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集团第一有限公司、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泸州鑫阳钒钛钢铁有限公司等6家链主企业分别发布了碲化镉光玻璃、智慧家居系列和装配式部品部件及MIC、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密封胶与应用和短流程高强钢等一系列绿色建材产品。四川全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等企业,围绕玄武岩纤维地下管廊、BIM设计软件、建筑机器人等最新技术进展进行了产品发布。

下一步,四川将持续深化制度供给、技术创新、应用拓展,推动绿色建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川实践样板”。

(来源: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外信息

福建漳州加大新建商品房开发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推广力度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加大新建商品房开发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推广力度,符合推广要求的项目应用绿色建材比例应不低于65%。漳州市在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预售监管资金额度及“水仙杯”奖优质工程评审等方面对符合推广要求的项目楼栋给予支持。

漳州市要求申报推广的项目,在商品房项目设计阶段,设计单位应明确绿色建材应用具体比例且不低于65%;建设过程中按规定变更设计的,或已开工项目,应重新明确或补充明确绿色建材应用具体比例且不低于65%。商品房项目楼栋封顶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可向项目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申报确认应用绿色建材符合推广要求,并提交相关材料,由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予以确认。申报期限为202556日至2026430日。

购房人购买经属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确认应用绿色建材符合推广要求的项目楼栋,申请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时,在符合相关贷款条件的情况下,其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额度在可贷额度基础上上浮20%,上浮后不超过住房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

同时,在符合预售资金监管相关规定条件下,该项目楼栋可适当降低预售资金监管额度。市直管项目降低预售资金监管额度具体为:18层以下(含)且建筑高度不超过54米(不含)的,由4200/平方米降为4000/平方米;18层以上33层以下(含)且建筑高度不超过100米(不含)的,由4500/平方米降为4200/平方米;33层以上或建筑高度超过100米的,由5500/平方米降为5000/平方米。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可结合当地监管额度确定具体降低金额。

此外,漳州市“水仙杯”奖优质工程评审方面,对应用绿色建材比例达到65%以上且符合相关要求的项目优先推荐申报优质工程奖。

(来源:中国建设报

 

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公布

 

近日,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公布。30万千瓦熔盐槽式光热发电示范项目、弃电热转换光伏光热发电一体化示范项目等101个项目入选。

按照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相关部门要指导项目单位扎实做好用地审批、规划许可、节能审查、环境影响评价等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融资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示范项目建设。各地区要通过各类资金渠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予以支持。

同时,要持续跟踪调度示范项目建设进展,按期保质完成建设任务。对于建设进展缓慢、成效不及预期的项目,要加强督促指导帮扶,整改后仍未达到要求的,调整退出清单。

根据调度和核查,第一批示范项目清单中的第19项“基于纯氢燃气轮机创新的‘电—氢—电’新模式实证示范项目”退出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

(来源:中国建设报

 

审核: 谢春兰   责任编辑: 钟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