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绿建信息(第4期,总第64期)
来源:市节能绿建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25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节能绿建信息
第4期
(总第63期)
要目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政务信息
●省质监协会赴攀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题调研
●市节能绿建中心赴米易盐边开展节能绿建技术指导
●政策信息
●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实施方案出台
●省内信息
●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动员部署会
●成都市建材站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基地专题调研
●省外信息
●“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十大创新(2024年)”评审会召开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方面
1.《攀枝花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已联合市发展改革委于3月7日正式印发;组织各区县开展“十四五”时期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建筑节能改造统计工作。
2.3月14日,参加市发展改革委组织的关于全省磷石膏使用情况的意见征求讨论会,会后按要求积极配合做好磷石膏类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
3.3月21日,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秘书长付静带队赴攀枝花市,围绕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走访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润泽建材有限公司两家固废利用示范企业。市节能绿建中心陪同调研。
4.3月25日,组织各县(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参加“全国民用建筑能耗资源消耗调查工作及进展情况报送部署会(视频会)”,会议要求各县(区)积极开展建筑能耗统计,做到数据详实、及时上报。
5.3月26日至3月27日,为深入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助力攀枝花共同富裕实验区建设,市节能绿建中心主任张晓艳带队赴米易县、盐边县开展节能绿建专项技术指导,通过政策宣贯与现场业务指导相结合,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落地应用。
6.按照《关于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需求目录(2025)>的通知》要求,组织我市4家绿色建材企业(润泽、宏基、瑞鼎、攀钢治材)完成重点企事业单位人才需求调研;同时将4家建材企业纳入“攀枝花市‘9圈21链’重点产业企事业单位清单”。
7.积极推进城市艺术中心项目和国家物流枢纽公共服务园项目等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工作。目前,城市艺术中心项目构架层建设完成,正在进行钢结构、幕墙工程、水电、消防施工;国家物流枢纽公共服务园项目已进场开展土石方、边坡防护工程施工,及绿色建筑标识认证第三方服务机构招标工作。
8.推进绿色建材工作,一是认真落实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绿色建材要求(星级绿色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分别不低于10%、20%、30%);二是现场绿建交底时,要求按设计文件采用绿色建材;三是组织建材企业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工作,3月新增1家企业获得证书,目前已有10家建材企业获得11张绿色建材认证证书,8家建材企业正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工作。
9.积极推进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开展提前服务,3月完成渡口商场节能改造项目、攀枝花三线建设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节能绿建技术交底,要求项目严格执行《四川省绿色建筑工程专项验收标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四川省建筑工程绿色建材应用比例核算技术细则》等文件。
10.按照住房城乡建设厅“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要求,清理采用外墙外保温的既有建筑项目49个,下一步将持续做好新建项目建筑保温材料进场复检、施工安全、竣工验收等环节监管。
11.2025年3月完成“城市艺术中心”、“花样年华”等7个项目建筑节能检查11次;办理“东区商业楼宇绿色低碳智慧化改造项目”等3个项目(节能绿建部分)施工图审查备案、并完成节能登记;完成“攀枝花市攀西精神卫生防治中心综合楼建设项目”等9个项目设计方案审查。截至目前,2025年开展建筑节能检查22次,办理建筑节能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5个,建筑面积6.9万平方米,竣工端绿色建筑占比达100%,星级绿色建筑占比100%。
(二)散装水泥方面
1.住房城乡建设厅下发2025年全省散装水泥发展目标任务,我市2025年散装水泥工作目标任务为推广使用散装水泥166万吨,散装率57.3%。
2.对盐边县渔门镇、红格镇拟新建混凝土搅拌站事宜,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明确新建混凝土搅拌站应符合我市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散装水泥发展专项规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求,并按《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DBJ51/T104)进行建设。
3.公布《关于2024年预拌混凝土(砂浆)产品质量抽检情况的通报》;开展2025年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的质量抽检和预拌企业试验室配合比检测,截至目前已抽检3家企业4项类别产品质量,抽检次数达3次;已完成1家企业的试验室配合比检测。
4.按市经信局统计重点领域车辆更新和新增计划数据的要求,梳理预拌行业企业车辆相关情况,经统计,我市预拌企业2025年拟新增1台专用车辆。
5.贯彻落实《以标准升级促进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攀枝花市润泽建材有限公司将参与国家预拌混凝土标准的制定,后续我中心将加强与企业联系,及时跟进标准制定进度,支持协助企业完成相关工作。
6.开展散装水泥“十五五”规划编制前期相关工作,对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核实相关时间要求,积极申报专项经费。
7.向预拌企业下发“复工复产七个一要求”“省森林草原防火令”和《攀枝花市安全声场现场管理规范化制度》等资料,要求各预拌企业做好各项安全工作。
8.收集、上报2025年散装水泥统计报表,截至2025年3月,全市共推广使用散装水泥13万吨(水泥散装率57%),预拌混凝土43万方,砂浆1.4万吨。
9.开展“禁现”巡查工作,截至目前,共巡查在建项目18个、巡查次数22次、巡查44人次。
●政务信息
省质监协会赴攀开展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专题调研
3月21日,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秘书长付静带队赴攀枝花市,围绕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走访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润泽建材有限公司两家固废利用示范企业。市节能绿建中心陪同调研。
调研组首站来到攀钢冶材公司,现场参观了以钛镁防火板为主材的示范工程,听取了钛镁防火板原材料使用、生产工艺、销售渠道等情况。企业技术负责人介绍,公司是国内首家生产防火板的耐火材料企业,致力于冶金辅料和绿色新材料研发,拥有相关专业生产线13条,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0件,通过三星绿色建材认证,年处理固废达4.45万吨。
在润泽建材公司,调研组参观了企业成果展示厅、加气混凝土砌块及ALC板材生产线,详细了解企业高钛重矿渣、尾砂尾泥、黄磷渣等固废利用情况。企业生产负责人介绍,公司现拥有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专利8项,各类新能源车90余台,每年消纳工业固废约150万吨,荣获国家“大宗固废综合利用骨干示范企业”称号。
调研中,付静指出,攀枝花作为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要聚焦“双碳”目标,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平台,攻克钛石膏、提钛尾渣等难处理固废的技术瓶颈,协会将协助搭建技术对接平台,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本次调研为攀枝花固废资源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我市将加强工业固废转化绿色建材研发,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助力共富实验区建设。
市节能绿建中心赴米易盐边开展节能绿建技术指导
为深入推进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助力攀枝花共同富裕实验区建设,3月26日至3月27日,市节能绿建中心主任张晓艳带队赴米易县、盐边县开展节能绿建专项技术指导,通过政策宣贯与现场业务指导相结合,推动绿色低碳技术落地应用。
政策宣贯明方向,座谈交流促落实
在米易县、盐边县召开的座谈会上,市节能绿建中心详细解读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通知》《攀枝花市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等政策文件及最新节能绿建技术标准,强调要严格落实绿色建筑全过程管理、新建建筑节能设计、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材推广等要求,并围绕两县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展开交流。县住建局分管负责人、相关股室负责人参会,共同探讨提升建筑能效、降低碳排放的路径,进一步明确政策执行与技术创新方向。
项目指导强实效,技术赋能绿色发展
实地走访米易县东方学府房地产项目,重点检查新型墙体材料、屋面节能的施工质量,针对拟施工的外墙外保温、门窗节能、太阳能设施提出优化施工工艺、强化施工过程监管等建议,确保绿色技术规范落地。在盐边县攀枝花兑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尾矿固废综合治理项目现场,观摩尾矿制备绿色环保建材生产线、实验室等,从固废资源化利用、生产工艺优化、销售渠道等方面提出建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拓展技术应用场景,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
聚力“双碳”目标,共筑绿色未来
此次技术指导按照“政策+服务”的模式,有效提升两县绿色建筑管理水平,强化企业低碳发展意识。下一步,市节能绿建中心将持续深化技术帮扶,完善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加速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为攀枝花建设共同富裕实验区及实现“双碳”目标注入新动能。
●政策信息
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实施方案出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助推绿色建材产业“建圈强链”战略实施,3月13日,经省政府同意,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经济和信息化厅联合印发《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发展推进实施方案(2025—2027)》(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结合我省绿色建材产业实际,从制造、认证、推广、应用等全产业链发展,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将有效促进全省建材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打造西部绿色化建材产业高地。
《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绿色化建材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000亿元,培育3个以上特色产业集群,建设30个以上绿色建材应用典型案例,绿色建材产品超过1000个。适宜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建筑业、建材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绿色建材消费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宽,“川绿材”品牌在全国范围内辨识度和美誉度稳步提升。
《方案》明确了产业发展能级提升、消费应用场景营造、强链延链补链等3项行动,进一步找准细分赛道和主攻方向,明确建圈强链的发展指引和工作指南,部署了优化重点产业布局、培优育强市场主体、加大建设工程应用和做大做强链主企业等11项具体任务,要求跨区域协同做强重点产业链,引导产业上下游就地就近布局,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尽快做大做强。
《方案》同时强调要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强化认证支撑和完善科研体系等方面,拿出具体措施确保绿色建材产业关键企业落地生根、关键园区辐射强片、关键技术投产达效、关键团队扎根赋能、关键项目结果成势。
(来源:四川建设发布)
●省内信息
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动员部署会
3月31日,住房城乡建设厅召开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工作部署暨二季度安全生产视频调度会议。会议对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预防高处坠落事故专项整治、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等重点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分析研判二季度主要安全风险,强调要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多发问题整治等工作。厅总工程师熊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强调,建筑保温材料全链条整治是今年国务院安委会部署的全国性重点工作任务,要按照全国方案和住建部整治行动工作部署视频会议要求,健全组织领导,研究落实举措,全力推进住建部门牵头的提升建筑保温材料施工质量安全、着力解决既有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问题等重点任务,加强与经信、市场监管、应急和消防等部门协同配合,形成有效合力。
会议指出,二季度将迎来汛期和高火险期,也进入施工的黄金季节,抢工期、赶进度现象逐渐突出,施工安全事故易发高发。加之冷热交替,极端天气增多,有限空间、消防等领域风险增大。要采取有力举措抓好汛期、有限空间、住建领域消防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防范,提早做好风险研判,全力确保二季度安全稳定。
会议要求,要扎实开展全省预防高处坠落事故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高处作业、起重机械安拆、垂直交叉作业等施工环节开展全覆盖排查,严把防护用品质量关、人员素质关、作业前交底关“三个关口”,以最硬举措织密预防高坠防线,坚决完成2025年全省施工安全事故总量大幅下降目标。
会议强调,要结合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按照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住宅工程质量多发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系统作风建设。
(来源: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成都市建材站开展绿色建材生产基地专题调研
3月4日,成都市建材站带领绿色建材产业“建圈强链”工作专班人员到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建圈强链”专题调研。成都市节能及新材料产业协会、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有限公司等技术支撑单位全程参与。
工作专班人员实地考察了四川省新诺星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生产基地,通过现场观摩、技术讲解、数据调阅等方式,系统了解绿色建材生产工艺革新、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及市场应用成效。座谈会上,重点听取了企业在供应链本地化配套、绿色产品认证等方面的工作进展,并针对绿色建材相关政策进行了宣贯。
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与企业座谈交流,摸清产业发展现状,了解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系统梳理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发展需求与现存问题,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制定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将有力推动建筑业与建材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来源: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省外信息
“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十大创新(2024年)”评审会召开
2025年3月25日,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组织的“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十大创新(2024年)”评审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行业内外相关领导、院士、大师及权威专家组成了专家组,评审出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拟发2024年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作用巨大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创新。
全国政协常委赖明担任专家组组长,东南大学刘加平院士担任副组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李晓江、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总经理樊金龙、中国建设科技集团副总裁刘志鸿、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叶浩文、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林波荣、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双碳办副主任李丛笑、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环能院副院长张时聪、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桂华等专家组成专家组。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会长倪江波、副会长柴文忠、副会长宋中南、秘书长吴景山、副秘书长谢骆乐、工程师张毫博及常峥参加了会议。评审会由柴文忠副会长主持。
倪江波会长在致辞中指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要求,在城乡建设领域加快推进全面绿色转型,关键是推进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协会开展年度十大创新征集、评审和发布,旨在这个创新的时代,充分发挥协会的行业平台作用,引领创新,彰显创新,推动创新,示范创新。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今年“两会”和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氛围,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开展建筑光伏一体化试点,建设一批零碳园区,发展绿色建造、智能建造,装配式建筑,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在十大创新中大大彰显出来,引领促进城乡建设领域双碳工作落实落地,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谢骆乐副秘书长介绍了十大创新候选项目面向全行业征集情况及产生过程,包括面向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计施工等建筑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等行业骨干单位及协会全体会员单位,面向地方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协会,面向院士、勘察设计大师等行业骨干专家,开展征集并在全网发起征集活动,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反复凝练的候选名单产生过程,并对每一项候选创新的名称、内容及推荐理由进行了详细汇报,并对候选的20项创新项目进行了详细汇报。专家们认真听取汇报后,对各项目进行了深入讨论和细致评审,分别从技术成熟度、创新性、实际应用效果、行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通过现场投票与集中评议,最终遴选出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十大创新(2024年),具体名单将于近期公示后正式发布。
赖明常委在本次会议的总结讲话中指出建筑节能工作要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和开放发展。关于如何高质量发展,赖明常委提到需关注“质量变革”、“动力变革”和“效率变革”,建筑领域要提升建筑质量、推动创新驱动和提高节能效率,才能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健康、舒适、安全、智慧发展,推动行业创新成果广泛应用。
(来源:中国建筑节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