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节能绿建信息(第12期,总第60期)

来源:市节能绿建中心     发布时间:2025-01-20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节能绿建信息

12

(总第60期)

要目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政务信息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推动预拌行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

《四川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发布

信息

山西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江苏以先导区建设实践 探索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

●专题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深化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方面

1.按照《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关于开展四川省绿色建材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各县(区)推荐、各绿色建材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建材产业链链主企业,经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研究共同推荐上报攀钢冶金建材有限公司为我市绿色建材产业链链主企业。

2.按照《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组织参加四川省绿色建材行业供需对接活动的通知》要求,梳理报送攀枝花市绿色建材供需清单。

3.积极组织建材企业开展绿色建材认证工作,11月,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旺达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工联商品混凝土有限公司、攀枝花兴磊工贸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州鑫混凝土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通过了绿色建材专家现场审查,其中攀钢冶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攀枝花市旺达商品混凝土有限责任公司已取得绿色建材认证证书,其余3家预计近两周可取得绿色建材认证证书。

4.积极开展建筑能效测评试点工作,选取攀枝花农商行综合楼、攀钢集团总医院门诊及住院综合楼为试点项目,目前,2个试点项目均已委托具有资质的建筑能效测评机构,拟于近期开展现场能效测评。

5.114日,参加攀枝花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书编制工作会,会议明确了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建议书主要内容、编制工作安排、提交成果时间等。

6.1125日,参加“好房子”方案和试点工作会,会议提出,“好房子”试点项目应按高标准绿色建筑、绿色建材、太阳能应用要求进行源头优化设计。

7.持续推进攀枝花会展中心节能改造项目截至11月,该项目已全部完工,节能改造面积达为2.19万平方米

8.持续推进城市艺术中心项目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工作,咨询服务单位持续与设计、施工单位沟通配合,解决绿建技术措施问题,目前,该项目CD区已完成主体施工,ABEF区已完成一层施工。

9.积极配合开展“保交房”工作。一是按时间安排,对恒大城项目进行建筑节能分部工程的墙材和外保温环节的现场检查和指导,要求既保证按时交房也要保证项目质量;二是主动联系金科项目建设方,跟进保交楼进度,对建筑节能分部工程施工和检查提出指导意见。目前,恒大城18#19#楼墙体材料、外墙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验收完毕,门窗、太阳能尚未施工;金科三期5#-12#楼墙材、6#-12#楼的外墙节能工程和屋面节能工程已验收完毕,门窗、太阳能正准备安装;芙蓉花城2号地块的5#6#楼已办理竣工资料备案,1号地块的1#2#楼,居住部分的外墙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门窗节能工程已验收完毕,太阳能未安装,公建部分外墙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验收完毕,门窗未安装;领地四期7#-9#楼、19#-35#已办理竣工资料备案,10#-18#楼外墙节能工程、屋面节能工程、太阳能工程已验收完毕,门窗节能工程未验收;花蔓邸12#-7#楼、13#楼已办理竣工资料备案。

10.11完成高分子产业基地通达芸景11个项目建筑节能检查14次;办理“仁和区前进镇普达旅游康养民宿项目”等3个项目(节能绿建部分)施工图审查备案;参加“苏铁自然遗产保护展示馆”等3个项目方案评审会

11. 截至目前,2024年全市已办理建筑节能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32个,建筑面积98.34万平方米,其中星级建筑面积67.16万平方米,竣工端绿色建筑占比达98.55%,星级绿色建筑占比67.31% 

(二)散装水泥方面

1.做好预拌企业资质申报工作,一是召开全市预拌混凝土企业资质延续申报工作指导培训会,对申报资质延续所需的人员配备、设备配置等条件进行了详细解读;二是对旺达商砼、美宇商砼、圣达商砼等7家预拌混凝土搅拌站申报资质延续进行现场核验,核验内容包含生产线、试验室、搅拌车、泵车等设施设备。

2.按“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的部署,开展对全市预拌企业的安全大检查,11月份已检查8家预拌企业,同时督促各企业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做好安全隐患自查自纠,主要负责人必须每月至少参与一次安全检查;按“全市住建系统冬季大气攻坚保卫战工作部署会”要求,督促各预拌企业做好厂区内清洁生产和扬尘治理防范。

3.持续推进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按《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完成对 2024年度申报绿色环保搅拌站的瑞鼎商砼、美宇商砼两家参评混凝土企业的达标考核,两家企业均通过考核。截止目前,我市17家预拌企业已有16家通过绿色环保搅拌站考评。

4.积极引导预拌企业开展设备更新行动,我市预拌企业今年累计更新新能源车12辆,更新混凝土生产线2条,投资金额达939.6万元。

6.开展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的质量抽检和预拌企业试验室配合比检测,截至目前已抽检15家企业10项类别产品质量,抽检次数达25次;已完成2家企业的试验室配合比检测。

7.截至11月,我市累计共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254.2方,推广使用预拌砂浆10.68万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量115.77万吨,散装率62.31%

8.截至11月,对全市在建项目开展“禁现”巡查工作,共巡查在建项目55个、巡查次数142次、出动巡查人次284人次。

 

●政务信息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推动预拌行业高质量发展

 

为助力攀枝花市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实现预拌行业绿色转型和提质升级,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多措并举,探索企业发展路径,从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出发,主动服务企业开展指导,鼓励科研创新提高实验室能力,扎实推动预拌行业高质量发展。

积极开展资质申报指导,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20241231日我市12家预拌混凝土企业的专业承包资质将到期,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牢固树立服务企业理念,畅通服务企业渠道,落实服务企业举措,组织全市14家预拌混凝土企业共计20名相关人员开展了资质申报培训。对资质延续办理流程、人员配备、技术装备核查、资产评估等进行了详细讲解,为企业资质延续提供预审指导,确保资质延续申报工作顺利进行。

推进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提升企业“绿色生产”水平。为规范预拌混凝土(砂浆)搅拌站的绿色环保建设和考核评价,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动服务、现场指导,引导改(迁)建的3家预拌企业按照《四川省绿色环保搅拌站建设、管理和评价标准》设计建设,指导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搅拌站的绿色环保规划建设、生产管理和考核评价,提高绿色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重点提升环保设施收尘、降尘、降噪及废水、废浆处理能力,达到“全封闭、无污染、零排放”绿色环保搅拌站要求。截至目前,全市共计16家预拌企业通过绿色环保搅拌站达标考核。

开展技术标准宣贯,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四川省预拌混凝土及砂浆企业试验室技术标准》于101日正式实施,为提升预拌行业技术水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邀请专家授课、组织现场指导,对全市17家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开展新标准宣贯培训。培训围绕预拌混凝土企业生产质量检查项目资质管理、原材料管理、试验管理、配合比设计和生产管理五大类23个方面进行解读。培训强调要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不断强化质量管控,以新技术、高水平不断提升竞争力、新质生产力,助力攀枝花高质量建设共同富裕实验区。宣贯培训组织各企业技术负责人、试验室人员参训达100余人,共发放80余册《技术标准》。

 

信息

《四川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发布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四川省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实施方案》(简称《方案》)。《方案》由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制定。

《方案》要求,要以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为引领,持续提高建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水平,加快提升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质量。

《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增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以上,新增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600万平方米以上等;到2027年,全省建筑领域节能降碳机制和政策体系持续完善,超低能耗建筑实现规模化发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全面推进,建筑用能结构更加优化,建成一批绿色低碳高品质建筑,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取得显著成效。

《方案》明确了3项重点任务,包括全面提升建筑节能降碳水平、持续推动建筑用能结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具体通过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完善可再生能源应用管理机制、推进建筑用能低碳转型、促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建强绿色建材产业链等措施实行。

《方案》强调,要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政策体系以及强化资金保障来加强组织实施。

(来源: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外信息

山西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日前,山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自202531日起实施。

据悉,标准贯彻执行《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规定,参考国内各类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结合山西省地域特点,明确了建筑热工、供暖、空气调节和通风、给水排水、电气、太阳能光热、光伏、地热能等具体设计要求,强化系统节能降碳观念。适用于山西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建筑领域节能降碳等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公共建筑节能降碳水平。

此外,标准就资源型地区如何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大可再生能源应用、降低建筑碳排放提出了实施路径和技术路线,为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来源:中国建设报

 

江苏以先导区建设实践 探索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新路径

 

1119日,江苏省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技术交流会在无锡市召开。会议现场,与会专家以“绿色城区‘碳’索未来”为主题,从多个角度进行对话交流,为推动江苏“城乡建设碳达峰碳中和先导区”(以下简称“‘双碳’先导区”)高质量建设“开良方”“出良策”。

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江苏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一直在节能降碳方面进行积极探索。2023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省财政厅,设立无锡锡东新城、苏州高铁新城两个“双碳”先导区,围绕政策制度创新、先进技术应用、产业低碳转型发展等方面进行绿色城乡建设创新实践和综合示范,力争在2028年提前两年实现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为全国城乡建设行业低碳发展提供一套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

完善顶层设计 推动行业降碳

城乡建设领域是碳排放“大户”。2021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启动了“碳达峰目标下江苏建筑节能策略和路径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江苏在达峰前的碳排放增长量中49%来自城乡建设领域。

城乡建设领域“双碳”目标能否达成直接影响着全省“双碳”目标的实现。“2015年发布实施的《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明确规定,全省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规划、设计、建设。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深入推进美丽江苏建设的意见》《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作出部署要求。”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总工程师路宏伟说。

此外,江苏积极衔接住房城乡建设部碳达峰工作方案,制定印发《江苏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科学制定全省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路线图和任务书。

注重科技创新 强化支撑引领

江苏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重点领域投入,持续推动城乡建设领域创新能力建设、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截至目前,江苏城乡建设领域攻克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设了一批可推广的示范项目,省级科研经费投入近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约10亿元。2018年以来,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2项、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134项。

同时,开展实施江苏省碳达峰碳中和重大科技示范项目“低碳未来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推动包括建筑智能设计工具与气候适应性数字设计方法开发、新型材料研发、热泵系统研究、建筑排放数据库建立等在内的低碳未来建筑系统研究,将相关研究成果应用在工程示范项目上。推进“建筑碳排放核定”“建筑领域碳排放计算软件平台建设”等相关研究,促进城乡建设领域低碳技术发展和工程创新。

探索产业联动 助力行业升级

自工作启动伊始,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便与多部门协同合作,构建城乡建设领域绿色转型创新政策体系。

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江苏监管局、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强化绿色金融支持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全面推动绿色建筑与绿色金融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有效服务绿色建筑产业融资需求。在房地产行业,联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支持住宅品质改善提升若干措施》,提升住宅居住品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满足百姓“住有宜居”新期待。

2023年,为博采众长、推动交流发展,组织召开了“江苏绿色低碳建筑国际博览会”,搭建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技术配对、产业对接、人才交流平台。围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建设科技创新推广、产业转型发展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加快新技术在典型场景的推广应用,为绿色城乡建设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专题

优化建筑用能结构 深化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

 

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领域之一,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要深化建筑可再生能源集成应用。重庆、内蒙古、安徽等地积极探索,不断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有力支撑实现碳达峰目标。

推广建筑光伏全覆盖

建筑光伏作为一种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到建筑上的技术,对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既有建筑屋顶加装光伏系统,推动有条件的新建厂房、新建公共建筑应装尽装光伏系统。

在重庆高新区,一个原本“空旷”的屋顶,如今布满石桩,桩上架着钢条,把一块块太阳能发电板撑了起来。从远处看去,灰白的屋顶变成了金属蓝,源源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成为绿色电能。近年来,重庆市结合实际统筹规划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编制新建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和既有建筑加装光伏系统技术标准及图集,发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要点,印发《重庆市“百万千瓦屋顶光伏”建设方案(2024-2025年)》等,推动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农村屋顶等建筑光伏一体化建设。

内蒙古自治区结合区域特点,积极推广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推动“光伏+”新建公共建筑、“光伏+”新建工业建筑、“光伏+”新建居住建筑、“光伏+”在建建筑、“光伏+”既有建筑五类场景应用。

要求公共建筑具有屋顶和立面可利用日照资源量大面广、自身用电量较多等特点,推动国有投资新建的业务用房、办公用房、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宜装尽装光伏系统;新建工业厂房同步配套建设光伏系统,鼓励工业厂房屋顶和墙面安装多功能光伏设施;鼓励住宅地产开发单位在城镇新建居住建筑时,采用建筑光伏技术,按照安全可靠、协调美观、经济适用原则配套建设光伏设施;在建项目具备条件的,可变更原设计可再生能源类型,设计使用光伏系统;支持既有工业建筑采用建筑光伏技术在建筑屋顶及墙面配套安装光伏设施,鼓励各地结合建筑节能改造计划,以学校、医院和机关办公建筑等既有公共建筑为重点,实施屋顶改造、防水修缮等工程时,在确保结构和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对具备光伏安装条件的,积极探索商业模式推广建筑光伏技术。

推动新建建筑电气化

建筑领域是我国推进能源消费变革与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电气化发展将成为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之一,同时将带来能源消费侧的革命性变化和全面技术进步。指导意见提出,要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推广电热泵热水器、高效电磁炉灶等替代燃煤燃气产品,推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应用。

安徽省日前出台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实施方案,提出引导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向电气化发展,推广高效直流电器设备应用,探索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电气化。到2030年年底,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超过65%,公共建筑全电气化比例达到20%

四川绵阳探索推广应用高效电炉灶等替代燃气产品,鼓励采用高效直流电器与设备。推动智能微电网、蓄冷蓄热、负荷灵活调节、虚拟电厂等技术应用,优先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主动参与电力需求侧响应。探索建筑用电设备智能群控技术,在满足用电需求前提下,合理调配用电负荷,实现电力少增容、不增容。提高建筑供暖、生活热水、炊事等电气化比例,推动新建公共建筑全面电气化。

优化用能结构多样化

能源种类多种多样,其中地热能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形式,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设计相结合,为实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有效途径。指导意见提出,要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空气源热泵和集中式生物质能等供热制冷应用。

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一个供能区域面积达31.4平方公里、实现片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项目建成后,将实现片区内商业商务、住宅及学校等各业态集中供能,让更多人办公、居家均享受“四季如春”的舒适生活。近年来,望城区积极推动浅层地热能建筑规模化应用落地生效,通过浅层地热能的应用,满足取暖制冷需求,降低排放污染量,保护环境。同时,望城区将持续加大力度推进冷热供能“一张网”建设,致力打造高标准“示范”工程,形成生态、节能、绿色环保的新格局,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聚力赋能。

拥有丰富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山西省,提出要逐步扩大清洁能源建筑用能比例。加强地热能建筑应用,具备条件的地方投资建设新立项公共建筑全部采用“地热能+”多能互补的形式,解决供暖(制冷)用能需求。同时,因地制宜推广空气能、生物质能、工业余热等供热应用。四川成都结合实际提出,在新建公共建筑及既有公共建筑改造中推广应用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等热泵技术,新建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下的公共建筑应采用热泵机组供热(旅馆、医院除外),其他新建公共建筑采用的热泵机组装机容量占比不应低于热源设备总装机容量的50%,或热泵年供热量占比不应低于65%

 

审核: 谢春兰   责任编辑: 钟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