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节能绿建信息(第11期,总第59期)

来源:市节能绿建中心     发布时间:2024-11-19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节能绿建信息

11

(总第59期)

要目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政务信息

2024年第四期大讲堂培训会顺利召开

信息

全省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

信息

《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科技赋能城市“四好”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在威海召开

●专题

推动建筑节能降碳 促进行业绿色转型

 

 

 

工作动态

重点工作

(一)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方面

1.1011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攀枝花市仁和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及导则评审会,《攀枝花市仁和区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规划(2022-2035年)》《攀枝花市仁和区零碳村庄建设导》《攀枝花市仁和区绿色低碳工厂建设导则》《攀枝花市仁和区绿色小区建设导则》等通过了专家评审。

2.1014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召开2024年第四期大讲堂,会议传达学习了《四川省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阶段审查技术要点(2024 版)》《关于加强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应用的通知》《关于开展建筑能效测评工作的通知》。

3.按照《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报送城镇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摸底调查数据的通知》安排,结合《关于发布〈四川省城镇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摸底调查技术指南(试行)的通知〉》(川建勘设科发〔202474号)要求,对攀枝花市城镇既有建筑节能降碳情况开展全面统计调查,共调查统计175栋既有建筑,其中公共建筑134栋,住宅建筑41栋。

4.1028日,参加攀枝花市农房图集修订商讨会,会议明确按照《攀西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标准》要求开展农房设计,农房图集中应明确围护结构节能措施和太阳能利用措施等。

5.积极配合开展“保交房”工作,主动对接恒大城项目,与项目技术负责人明确节能分部工程检查及验收具体时间安排,做好技术指导。

6.持续推进攀枝花会展中心节能改造项目截至10月,攀宾会展中心节能改造项目正在实施穹顶部分碲化镉玻璃更换工作,目前工程形象进度达到70%

7.持续推进城市艺术中心项目绿色建筑标识认证工作,目前咨询服务单位就建筑材料选择问题与施工单位达成一致,明确了绿色建材种类和室内装修材料须满足环保认证等要求。

8.10完成未来城铜锣湾FIC擎天府7个项目节能分部检查进行建筑节能检查7次;办理“攀枝花公共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等2个项目(节能绿建部分)施工图审查备案;参加“龙佰丰源钒钛磁铁矿技改项目”等4个项目方案评审会

9. 截至目前,2024年全市已办理建筑节能竣工的绿色建筑项目29个,建筑面积94.71万平方米,其中星级建筑面积66.05万平方米,竣工端绿色建筑占比达98.5%,星级绿色建筑占比68.69% 

(二)散装水泥方面

1.开展《四川省预拌混凝土及砂浆企业实验室技术标准》宣贯,发放《标准》80余册。

2.开展无资质混凝土搅拌站巡查工作,巡查发现米易县有无资质混凝土搅拌作业情况,立即将巡查线索交由属地住建部门处理;督促仁和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核实仁和辖区内临时搅拌站的具体信息,做好禁现工作。

3.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迎检资料整理工作,共梳理2023年、2024年的政策文件、工作简报、统计报表、固废利用等27份资料。

4.按“全市住建领域今冬明春安全生产百日行动”部署,向各企业传达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要求各企业坚持做好安全隐患排查的周报和周台账,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

5.继续开展全市预拌混凝土、砂浆的质量检测工作,目前已抽检15家企业10项类别产品,共24次。

6.截至10月,我市累计共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221.6方,推广使用预拌砂浆9.76万吨,散装水泥推广使用量98.87万吨,散装率60.91%

7.截至10月,对全市在建项目开展“禁现”巡查工作,共巡查在建项目54个、巡查次数128次、出动巡查人次256人次。

 

●政务信息

2024年第四期大讲堂培训会顺利召开

 

为帮助我市行业从业人员学习掌握新政策、新技术,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推进装配式建筑提质扩面,推动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20241018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潇潇主持召开 2024 年第四期大讲堂“装配式建筑应用技术及建设工程政策宣贯培训会”,各县(区)、钒钛高新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攀枝花学院、市勘察设计协会、各勘察设计单位、各施工图审查机构,局属单位及机关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此次培训。

会上,五位专家分别就免拆模板体系相关应用技术、施工图联合审查管理及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政策进行宣贯,对《建筑抗震设计标准》GB/T500112010作出详细解读。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于潇潇对宣贯培训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要充分认识在我市推广应用装配式技术的重要意义。抢抓攀枝花市大力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契机,积极推广使用免拆模楼承板等新型装配式构件试点,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链条体系,推动城乡建设领域绿色低碳发展。二是要熟练掌握建设工程行业政策文件及技术标准。各参培单位要认真学习理解今天授课内容,掌握四川省民用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图阶段审查技术要点、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及应用、建筑能效测评等方面具体技术要求,做“行家里手”。三是要高效推进绿色建筑及建材在我市的应用发展。勘察设计行业协会和各勘察设计企业、各审图机构等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标准,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产品应用。各县(区)、钒钛高新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做好有关政策标准的宣贯和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推广应用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同时加强监管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到位。

 

信息

全省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

 

102930日,全省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成都召开,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建筑强省”,分析研判全省建筑业建造方式改革发展形势,交流研讨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发展经验做法,推广典型案例,明确努力方向,安排部署重点工作

会议指出,省委、省政府始终把建筑业作为重要的实体经济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作出建设“建筑强省”部署要求。全省住建系统聚焦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智能建造和装配式建筑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增强,技术标准不断完善,应用范围走深向广,试点示范效应凸显,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议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关于“发展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部署要求,加快推动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一要坚持以做优做强市场主体为基础支撑,提升发展新型建造方式能力,深入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招大引强优质建筑企业,培育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生力军。二要坚持以发展智能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为重要载体,加快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建造方式智能化和建造方式工业化,探索创新可复制可推广产业技术体系和发展路径。三要坚持以培育上下游全产业链为要素保障,打造高质量新型建造产业生态,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集聚,提升全要素生产效率。四要坚持以实施工程总承包为优选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工程承包模式统筹性、系统性和合理性优势,着力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引领作用,促进新型建造方式提质增效。

会上,成都市、绵阳市交流智能建造试点工作经验,德阳市、自贡市交流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经验。行业专家、骨干企业就智能建造发展现状及趋势、智能建造体系、装配式建筑技术案例、建筑机器人场景应用、重大项目智能建造成果等方面深入开展交流研讨。

与会人员还前往成都高新区人民医院一期医院及配套设施项目、中海成都天府新区超高层项目现场观摩。

住房城乡建设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市(州)及部分县(市、区)住建局(委)分管负责同志、建管等业务科(处)室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四川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外信息

《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明年1月1日起施行

 

近日,发展绿色建筑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上海市绿色建筑总面积已达4.04亿平方米,累计有1231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星级标识。

如何建设更多“会呼吸”的绿色建筑?近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上海市绿色建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将从202511日起施行。

绿色建筑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能够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

为将绿色建筑要求落实到建设和运行管理各环节,《条例》进一步夯实了相关主体责任:明确绿色建筑建设的总体要求,建设单位应当履行主体责任,实施绿色建筑建设全过程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应当履行相应职责;

在建设立项环节,要求建设单位在立项文件、建设工程合同、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要求,本市土地有偿使用合同或者建设项目规划土地意见书中应当明确绿色建筑要求;在设计环节,明确设计单位在编制设计文件时应当编制绿色建筑专篇,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机构对绿色建筑专篇内容进行审查;在施工环节,明确施工单位应当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并负责实施,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落实绿色施工方案实施监理;在运行管理环节,明确绿色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当建立运行管理制度,加强运行维护。

此外,《条例》还对绿色建筑的工程检测、竣工验收以及在有关销售文件中载明绿色建筑相关内容等予以明确,形成管理闭环。

此次立法完善了既有公共建筑改造措施、室内空气污染物检测等内容。《条例》规定,既有公共建筑改建、扩建、装饰装修以及住宅小区综合改造时,应当因地制宜采取绿色改造的技术措施。《条例》明确,既有公共建筑改建、扩建、装饰装修的,建筑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应当在投入使用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检测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此次立法还明确建立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效监测和分级管理制度,对年度用能超过限额需要进行绿色改造的,相关建筑所有权人应当制定绿色改造方案并予以实施,并鼓励既有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实施绿色改造。

建筑领域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据梳理测算,全国存量建筑中仍有近40%为非节能建筑,既有公共建筑中使用寿命超20年的建筑占比超30%,大量老旧居住建筑围护结构差、设备老旧效率低、运行维护管理缺失,导致国内建筑全生命周期能耗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居高不下。

如何让更多人愿意建设、购买绿色建筑?《条例》完善了相关激励保障措施:明确综合运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价格等政策,加大对绿色建筑的支持力度;对建设、改造、购买、运行绿色建筑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规定在容积率、住房公积金贷款等方面予以激励。个人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二星级以上绿色建筑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可以在规定的比例范围内上浮。

另外,推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形成涵盖全产业链的绿色建筑产业体系;探索建立建筑领域参与上海市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等。

(来源:解放日报

 

科技赋能城市“四好”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在威海召开

 

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和联合国人居署共同主办的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于1026日在山东威海开幕。作为中国主场活动的系列活动,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在威海组织召开了科技赋能城市“四好”建设与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来自部分地区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城市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和典型企业代表130余人参加。住房城乡建设部计划财务与外事司一级巡视员杨劲松,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主任刘新锋,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润晓,威海市副市长刘奎忠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朱为宏、地方城市代表及中外企业通过主旨报告等方式分享交流了相关探索与实践。

会议通过院士专家的主旨报告、典型城市代表经验分享、中外企业探索实践,为城市“四好”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针对性解决方案,为共同推进建设行业科技创新应用、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更多参考思路和借鉴经验。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专题

推动建筑节能降碳 促进行业绿色转型

 

当前,“双碳”目标已经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共识,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点领域之一,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低碳化可持续发展,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人居环境品质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报特别邀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倪江波,为大家解开建筑中的节能密码。

 

转变用能方式

 

中国建设报:我国建筑领域的用能在全社会的用能当中占比有多少?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哪些差异?

倪江波:我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数量巨大,在我们国家三大终端用能领域,建筑低于工业,高于交通。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和碳排放研究报告表明,我国的建筑仅在运行使用阶段(包括用气、用电等)的用能是11.5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1.9%,碳排放是23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21.6%。这仅是运行使用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

发达国家政府网站发布的数据以及国际组织发布的一些报告表明,一些发达国家的建筑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占40%左右。未来,如果不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我国的碳达峰峰值就会很高,将会影响国家的整体战略。

对于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碳排放来说,它包括建材生产、建材运输、建筑运行、建造及拆除等阶段的能耗和碳排放,以上全部的能耗大概是19.1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总量的36.3%,碳排放占全社会总量的38.2%

此外,还有一个口径的算法,在上述碳排放量基础上加上市政、铁路交通、水利、电力等的工程建造,这些能耗大概是25.1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的总量是44.7%,碳排放数是50.1亿吨,占全社会总量的47.1%

由此可以看到,房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能耗和碳排放数量是巨大的,需要高度的重视。

 

中国建设报:我国建筑节能概念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出的?经历了哪些探索和发展阶段?

倪江波:我国的建筑节能,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颁布第一本建筑节能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首次公布建筑节能率为30%。建筑节能标准最开始针对北方集中供暖区域,因为供暖能耗非常大,即使是现在北方采暖季,也占全社会能耗的1/4

从这以后,我国的建筑节能就形成了先北方后南方、先居住建筑后公共建筑、先城市后农村的发展历程。一路走来以标准为主线,通过制定技术标准,形成强制性条文,现在甚至形成全文强制的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带动产业发展,推动建筑节能工作走深走实。

 

中国建设报:在新阶段,我国建筑碳排放发展趋势是什么?在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力发展建筑节能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倪江波:我国建筑节能走到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新阶段,首要的变化就是用能结构的变化,建筑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首先,过去建筑是一个简单的用能者,比如要用电,电力部门便提供;要用燃气,燃气部门便提供;要用热,供热部门来保障。

其次,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建筑不仅是用能者,还是产能者。随着现在技术的创新发展,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外立面,都可以用作光伏发电。在农村,农房的屋顶更是支撑光伏发电的宝贵资源。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我国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通过光伏发电,作为用能者的同时也成为产能者。农村的屋顶光伏发电,可以支撑全户的生活用电,甚至支撑电动车、收割机等生产设备的用能。

最后,建筑还可以成为用能的调蓄者,建筑通过光伏发的电、储的电能够参与电网部门需求侧的响应。富余的电,可以调剂到别的地方,电力部门把建筑当作一个虚拟电厂,来调剂整个城市的削峰填谷。

当然,发展趋势也包括我们要做出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尽量让建筑少用能,剩下的一部分再用绿能来替代。同时,绿能比如光伏设备也要消耗资源,也要安装运行,也有寿命。所以必须做到节约优先、节能优先。

 

发展节能新技术

 

中国建设报:当前建筑节能领域技术发展有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重大突破?

倪江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当前,建筑节能领域技术创新发展非常活跃,其中包括围护结构的墙体、门窗、屋顶怎么实现更高水平的建筑节能,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的规模化发展,这些技术和产业发展需要进行引领,特别是在建筑领域,还要跟数字化、绿色化、工业化融合发展。

在创新方面,很重要的一个情况是欧美国家的节能技术主要相当于我们国家的寒冷和严寒地区,但是我们国家除了严寒、寒冷地区,还有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地区。这些地区既有保温的要求,也有制冷的需求,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生活条件的改善,空调成为生活常用家电,随之而来的便是用电量的升高,所以急需引领这些地区实现建筑节能和可再生利用。同时,在这些地方规模化发展超低能耗建筑,国际上没有可以照搬的成熟经验和做法,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加快这方面技术创新。

在资源方面,我国是一个大国,但人均资源并不丰富,建筑领域是资源消耗的大户,如何把这些建筑的资源更高效地利用,包括建筑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的循环再生利用,也是目前重点发展和突破的方向。

在能源转型方面,目前很重要的一部分便是光储直柔配电系统,用在建筑上实现跨界融合发展。“光”即太阳能光伏技术;“储”即储能技术;“直”即直流技术,利用直流简单、易于控制的特点,便于光伏、储能等分布式电源灵活、高效的接入和调控;“柔”即柔性用电技术,能够主动改变建筑从市政电网取电功率的能力,去参与削峰填谷。

 

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中国建设报:建筑节能如何与城市更新更好地有机结合,在当前的实践当中有哪些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借鉴?

倪江波:当前,我国城市发展已经从大规模增量建设转入存量提质更新为主的新阶段,存量更新占比非常大。为了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我们要落实好住房城乡建设部提出的“四好”建设要求。

在城市更新方面,国家有很多政策,包括老旧小区改造等,要把建筑节能降碳、绿色低碳转型的发展要求落实到城市更新的政策里。

通过市场化的机制,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组织管理形态要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政策制定不仅要在供给端发力,还要在用户端、使用端发力,用绿色消费思想引领居民积极参与,让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改造更有市场。

在进行城市更新的节能化改造过程中,有一些方面是必须要加强管理的。第一,房屋建筑的风貌,特别是外立面对于街面的影响,是必须管控的。第二,结构安全不能乱动,这是我们国家高度重视的方面。第三,建筑的节能降碳必须符合标准要求,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进行改造,需要有完备的审批管理制度。这些都是当前我们国家在城市更新的节能化改造中,需要重视加强的。

实施城市更新要真正把节能降碳理念贯彻进去,鼓励绿色消费,包括工程端使用绿色建材来建设绿色建筑,对拉动建材行业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

 

中国建设报:既有老旧建筑建成时间较早,建筑质量和标准与现有建筑存在差异。通过节能改造的老旧建筑,能否符合当前建筑节能的标准,一般会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造?

 

倪江波:老旧小区既有建筑的改造,从技术角度看是可以支撑它达到现行的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很多的老旧建筑,特别是2000年以前的建筑,节能不是强制性要求,甚至南方的建筑在2000年前还没有节能标准,这些建筑都不是绿色节能建筑,所以急需进行节能改造。

老旧建筑节能改造要尽可能在技术经济平衡下来进行,要统筹很多的因素,包括防火等。其中最基本的要求,一个是改造内容要达到现行标准,比如,改围护墙体,墙体要达到现有的保温隔热的要求;改门窗,门窗要达到相应的要求,通过这些局部改造能提高很大的节能率。另一个是总体的节能率,居住建筑要求改造后提高节能率30%以上,公共建筑要提高20%以上。

关于老旧建筑翻修改建,我认为还是要由国家来主导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比如说家庭装修,很多住户自己决定换什么门窗,许多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系统门窗或者什么是好门窗,导致更换门窗后还是觉得冬季会寒气袭人,这其中不仅有门窗的质量问题,还有安装的质量问题,需要专业标准来支撑。

此外,就是可以进行装配化的改造,运用装配化的围护结构来增加保温隔热效能,同时也能方便未来的维修更换。

 

引领绿色生活方式

 

中国建设报:发展低碳建筑、绿色建筑对于绿色生活方式的养成具有哪些促进作用?

倪江波:在节能领域除了建筑,还有小区、社区,绿色生活方式的引领,就是要创建绿色社区,让大家觉得绿色建筑是好建筑、超低能耗建筑是好建筑、绿色小区是好小区,从而形成社会认知和市场驱动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居民就会知道垃圾不能乱倒、垃圾应该减量,从而往前延伸,知道日常生活就不会浪费,直接相关的比如家里该关灯的时候要关灯,从而养成节约用能的好习惯等。

所以我认为,绿色生活方式,第一个是从绿色小区到绿色建筑再到绿色家庭,节约用能反对奢靡的生活方式是很重要的。第二个是要引导绿色消费,家用电器使用上要注重是几级节能的,将要出台的零碳建筑技术标准不仅对建筑设计、建造、运行的用能提出了要求,也对低碳行为提出了要求,引导使用者遵循低碳生活方式,选用高能效家用电器等。

同时,对公共建筑要实行能耗限额管理,一个地区某一类公共建筑,如办公建筑、商场建筑、体育建筑,在保证基本用能情况下,规定它的节能要求,对于节约能源更多的,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政策。这些都是绿色生活方式引导和约束的重要方式。

 

中国建设报:在建筑节能方面,有哪些是跟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倪江波:超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近零能耗建筑,未来还有零碳建筑,跟生活息息相关的,第一个是房间里的舒适度会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好、温度湿度适宜,由于做超低能耗建筑使得房子更密闭了,空气质量等的指标要求提高了。再如空调、供热通风一体机等设备,也都在进行技术创新发展。

第二个是能耗少了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运行使用阶段花钱更少了。有的节能建筑,一年可能最多几百元电费,因为在这个建筑里,稍微加一点额外的热源,如空调热风,就能度过最冷的一周或者10天,其他时候都不需要供暖等任何措施。同样的,夏天最热的10天或者半个月,加一点冷风即可。这些带来的是整个建筑运行阶段用能负荷的下降,通过这样来省钱。

 

中国建设报:未来的建筑节能的方向是什么样的?推进建筑节能事业,还需要进行哪些方面的努力?

倪江波:未来的建筑节能方向,从产业和技术发展的角度,就是要大力发展更高水平的节能降碳技术(如围护结构、围护墙体门窗等)以及用能结构的调整。

建筑从单纯的用能者变成产能者和用能的调蓄者,这些变革需要发展高水平、低延时的信息系统来运作。此外,化石能源和新发展的可再生能源的耦合应用,也会产生很多相应的技术的发展。未来,在新的绿色低碳建筑领域的转型中,从围护结构,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节能,到资源循环再生利用,再到整个能源的转型都有很大发展空间。

同时,在管理上,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新的绿色低碳形态发展不能成为障碍,包括相应的政策、法律体系、标准体系都要转到新的轨道上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筑节能事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建设新闻网

审核: 谢春兰   责任编辑: 钟林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