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4-10-17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对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第190号提案答复的函
XXX、X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构建主城区第二条主要联系通道的建议》(第190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炳草岗片区是我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居住中心,常住人口超22.5万人,高峰时期片区路网汇聚了大量内部转换和跨区域出行交通流,交通拥堵现象明显。其中,炳三区作为中心城区最密集的居住地区,高峰时期与公共资源分布密集的炳一区、工业产业分布广泛的弄弄坪片区交通联系紧密,通勤车辆每小时达1600台,但炳三区钢城大厦至炳一区体育馆约8.5公里核心路段,仅有一条主干道(攀枝花大道—三线大道)进行交通串联,高峰时期交通流在沿线各个路口汇聚,拥堵时间长达30—50分钟。单一的联系通道对居民出行造成较大影响,制约了城市各功能板块协同发展,确实有必要规划新增炳三区至炳一区的快捷联系纽带,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
近年来,为切实推动城市内外交通实现根本性改观,我市深入实施“纽扣计划”,其中规划的报社至人才公寓连接线在功能定位上能够满足缓解主城区主干道交通压力的需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设计单位对该连接线进行了深入研究,据现状路口交通数据测算,高峰时期该连接线可分担三线大道交通量约17%,其余时段交通量较小,为避免通行能力浪费和节约工程投资,道路等级推荐为城市支路,双向2车道,路基宽度7米,时速20公里/小时。路线规划起点位于市人才公寓东侧现状新源路,途径攀枝花公园中的动物园和英雄纪念碑、市体育中学垒球场、报社等区域,终点接入报社路口,全长约3100米。该连接线对攀枝花公园的核心区域影响较小,路线的终点距离中西医结合医院路口较远,能够更好避开报社至中西医结合医院拥堵路段,减少对攀枝花大道的交通冲击,同时,能够与攀枝花大道和花城上街形成十字路口,提高片区路网转换效率,但市体育中学垒球场与报社路口的高差较大(约106米),开挖土方深度达到60米,路线的纵坡不满足技术指标要求,且需占用市民族体育馆、射击场等建筑约23000平方米,拆迁量大,总体上不具备实施条件。考虑报社路口在交通组织上的优势,再次研究部分路段利用报社区域既有道路的路线方案,但报社区域的路线纵坡较大,多个回头曲线的纵坡不满足技术指标要求,路线曲折,行车存在安全隐患,技术上不具备可行条件。综上,由于市体育中学垒球场与报社路口的高差较大,接入报社路口的路线方案在技术指标上不满足规范要求,不具备实施条件。
经设计单位深入踏勘,攀枝花大道上的攀枝花公园北门路口(以下简称公园路口)与市体育中学垒球场的高差相对较小,有利于路线展线,并根据起点段市人才公寓区域的地形条件,梳理形成两种路线方案。方案一:起点位于市人才公寓东侧现状新源路,沿攀枝花公园西侧绕行,途径市园林科学研究所、英雄纪念碑、市文物局后,利用公园既有道路(约500米)从公园路口接入攀枝花大道,路线全长约2900米,总投资约11998万元。该路线技术上可行,纵坡符合技术指标要求,工程费用低,但路线较长,对公园景观有一定影响。方案二:起点位于攀枝花学院西门佳华路,沿攀枝花学院西侧进行路基展线,通过局部隧道到达英雄纪念碑,再通过路基形式从市文物局接入公园既有道路(约500米),最后从公园路口接入攀枝花大道,路线全长约2330米,总投资约18247万元。该路线技术上可行,路线较短且顺畅,对公园景观影响小,但工程费用高,局部隧道施工有一定难度,且佳华路路段的交通量将明显增加,道路承载能力不足。综上,考虑建设成本、施工难易程度、交通组织等因素,推荐方案一。此外,为减小项目对攀枝花大道报社至中西医结合医院路段的交通冲击,避免在公园路口形成新的堵点,考虑对公园路口进行渠化改造,将现状两车道改造拓宽为五车道,工程费用约200万元。
根据路线方案的对比研究,该连接线的深化方案从市人才公寓东侧现状新源路出发,沿攀枝花公园表面绕行,通过公园路口接入攀枝花大道,路线全长约2900米,总投资约12200万元(含公园路口改造费用)。该方案与原计划实施的炳三区至报社隧道工程(起点接三线大道与新宏路交叉口,终点接报社路口,工程投资约13.3亿元)相比较,在功能上直接串联了炳三区南部核心聚集区的新源路以及炳一区的攀枝花大道,能够整体分流三线大道和攀枝花大道的交通压力,并且投资缩减十倍以上,经济效益显著,总体达到了投资最少、技术可行、功能较强等要求。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会同市财政局、市城管执法局、东区政府、文旅集团等有关单位做好项目储备、包装及政策资金争取工作,通过向上争取、盘活处置其他资源(资产)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考虑结合攀枝花公园配套服务项目的实施,统筹谋划推进该连接线项目。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理解和支持!
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4年7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