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山海湖”建设之笔绘就攀枝花宜居新画卷
来源:攀枝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发布时间:2025-01-26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一、基本情况
攀枝花因国家三线建设而生,受“先生产后生活”建设模式影响,“矿、产、城”混杂,城市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功能品质、人居环境、生态修复等方面距离实现共同富裕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城市生态环境和公共活动空间的建设滞后,难以满足市民生活、休闲和市场发展需要;山水城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遗憾伴随始终;黑乎乎的尾矿库从见证城市奋斗历程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块“心病”。为加快打造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幸福的宜居城市,攀枝花聚焦在新型城镇化中促进共同富裕,深入实施精明增长战略,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上大抓落实,重点抓好“山海湖”等项目规划建设工作,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构建从山顶到山脚梯次分布、特色分明、互相衔接的城市美景,探索群众精神共富“新场景”,聚力实现“城市美”。
攀枝花全景
二、主要做法
(一)系统谋划部署,多园联动解困局。深度挖掘东华山、马家田尾矿库和银江湖等独特资源优势,谋划建设“山海湖”项目。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依山就势规划建设,以“攀枝花阳光之路”为主题打造城市“绿心”和观山望水瞰城“阳台”;阿署达花海依托马家田尾矿库4000亩平坝资源,以“绽放在钢铁之城的繁花”为理念,引水上山、筑坝成湖,打造集景观与产业于一体的生态修复示范标杆;银江湖公园利用银江水电站蓄水形成的“高峡平湖”壮丽景观,构建“一道四区八景”阳光滨水岸线;同时,因地制宜建设水中央湿地公园、红格太阳湖公园、天星湖公园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区城郊主题公园,一体化推进美丽宜居攀枝花建设。
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伴山咖啡
(二)坚持高位推动,合力攻坚促落实。全面加强“山海湖”等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将其纳入“市重点”“大抓落实年”等项目清单,市领导带头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深入了解项目实际情况,研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市级部门围绕安全、质量、进度控制目标,按月现场调度,按周报送进展,压紧压实各方职责;有关县(区)强化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强跟踪服务,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参建单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克服交通不便、地质条件、场地限制等施工问题,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加速前行。
阿署达花海——效果图
(三)深入调查研究,文旅融合增活力。始终坚持“党政+群众”良性互动原则,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充分结合群众体验需求,精心打造景观廊道、游学研学、房车露营、游览驿站等10余类休闲业态。采取“大苗+小苗”“常绿+观花”“乔木+灌木”等多种树种搭配模式,做足“花”的文章,彰显阳光花城特色。围绕“宜居宜养、宜游宜商”的发展定位,深度融入符合区域特色的消费场景和功能业态,创新打造文化+旅游、科普+旅游、咖啡+旅游、体育+旅游、康养+旅游、亲水+旅游等融合创新业态,培育多元化消费场景,全面提升游客参与度和体验感。
银江湖公园——滨江步道
三、实施成效
“山海湖”等项目作为全市深入实施精明增长战略、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重要工程,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东华山变、银江成湖、黑金花海逐渐成型,层次丰富、山水交融的城市格局正加快建成。
(一)上能登山揽胜,俯瞰全城。700多平方公里的东华山,打造伴山咖啡”“城市之眼”等景观节点和休闲驿站10余处,以6.8公里复合绿道、5.07公里全民运动健身步道为纽带,串联居民区、商圈、美食街区,实现推门见绿,移步见景,抬脚健身,开放一年多来接待游客超100万人次,成为市民与游客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热门去处。
东华山山地体育公园——钢之亭
(二)中能观“海”赏景,品味生态。聚焦花海大地核心景观和足球体育竞训两大功能,推动“工矿废弃地—绿水青山—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初步建成420亩“大地景观”花海,多层次配套生态湿地、湖光山色、体育赛事、花园商业、音乐广场等体验场景,一个集生态、文化、艺术、运动体验于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正逐步呈现。
阿署达花海——大地景观
(三)下能亲水嬉戏,乐在其中。建成7公里亲水生态休闲廊道,将“银江沙滩”“草坪集市”“十里花街”等打卡节点紧密串联,市民可在沙滩撒欢、可沿栈道观光,国庆期间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市民“近水亲水戏水”梦想成真。
银江湖公园——银江沙滩
(四)全域游园赏景,享受自然。持续打造蓝绿生态空间,建成市民健康体育公园、水中央湿地公园、红格太阳湖公园、浅水湾社区公园、上恒绿都口袋公园等各类公园54个,全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8平方米,开启全域公园新体验。